史根东 | 应对不可持续挑战的教育创新范式——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范式特征的思考
▶Photo by Thomas Richter on Unsplash
面对频繁发生不可持续发展挑战对人类和平与福祉发出的严峻警告,人类必须进行深度反思并采取决断行动。当今,各国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有必要带领全体人民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提起警觉和进行反思。第一,气候变化状态已经由多年的量变转向质变,原有的中小型灾情演进为大中型生态灾难。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警告的:“人类正在与自然界开战,这是一场自杀性战争,因为自然界总是更加暴力地回应人类。我们正处于气候紧急状态。”[1]第二,疫情肆虐和战争威胁导致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急时刻就在当下,全球生态失衡与可持续发展发生中断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正如上万名科学家2021年发出的警告:“不能再等二年、五年、十年了,这时就是那个时刻”,“我们没有时间了。”[2]第三,全球社会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日益遭遇严峻挑战。每一国、每一社区、每一家、每一人都要提起百倍警觉。
面对日益严峻的不可持续发展挑战,唯有培养卓具可持续发展素养的新型公民,才能助力整个社会阔步走上实现生态文明的人间正道。前20余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性的可持续发展素养。第一,掌握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第二,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具体包括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准确与有条理表达能力、评价他人观点与书本结论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第三,形成可持续思维品质,具体包括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预见性思维、自我反思;第四,树立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具体包括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第五,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具体包括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强体抗疫、和谐健康;第六,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3]
在高校教育、干部教育与企业教育中,从应对气候危机、生态灾难与战争威胁的严峻挑战,以及承担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使命的紧迫需要出发,则尤有必要注重培养具有高层次与复合型素养的领军人物,这种素养可称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主要包括:主动应对生态灾难与人类命运挑战的责任担当精神;立志献身生态文明建设大业的强国有我精神;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全球文化理解能力;面对生态文明社会未来需要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战略运筹能力;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环境、资源与文化多样性为重点的价值观导向能力;注重反思单一工业文明思维方式与技术路线的批判思维能力;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展现优势抱团成长的团队合作能力等。[4]
考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体系的成功经验可见,作为应对不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教育创新范式,生态文明教育正在形成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股崭新潮流。概括起来,这一教育创新范式与发展潮流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陶西平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十分普遍。”[5]基于此,在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帮助青少年与全体公民学习与掌握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是应对气候变暖、疫情肆虐、战争危机与经济衰退等诸多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
在这样的形势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教育系统愈加关注的时代课题。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更加重视研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当前,人们关注的研究重点包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与教育历史使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教育操作模式与质量评价等。
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只有从青少年抓起,帮助他们形成实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才能作好培养未来两至三代具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素养人才的充分准备,以利于在20~30年后从容与稳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基于此,一大批高校、研究机构、职业教育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把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的部署。[6]不少高校积极指导当地中小学、职业学校与幼儿园,合作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文明教育大纲、学科创新计划、课程方案以及课堂教学与学习创新指导文件。许多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学科课程、校本读物、校园媒体与学生社团等形式,将碳达峰碳中和内容充实进育人过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兴起了一个以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学习创新为主渠道的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文明教育新高潮。
面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严峻挑战,有远见与自觉的教育工作者愈加注重深刻反思与摒弃原有的闭门教学模式,探索走向自然、关注生态、参与社会实践、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崭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激励广大大中小学生充分作好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价值观准备与实战经验准备。
基于此,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许多省市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与幼儿园认真总结部分学校开展可持续学习课堂、生态文明项目学习实践研究的已有经验,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学习创新实践,较多关注生态文明科学知识学习、多学科教学的互补互融、培育学习者的生态素养、指导学生经受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风险的体验、鼓励青少年在生态文明项目学习研究中实现“从零到一”的创新性突破等,力求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作出实际贡献。
一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积极吸引环境与资源等领域专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既疏解了部分学校任课教师的学生辅导与管理工作负担,更收到了扩展与丰富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
基于此,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为满足越来越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实际需求,许多地区的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农场、林场、环保局、绿色能源企业、污水治理厂、气象台、科学院(所)等,已在多方面进一步作好对接基础教育的思想准备、教材与学习材料准备,甚至设立专门教育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表现出了主动作为的姿态,站在帮助青少年成长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者的高度,将多种多样的社会教育资源建设成为指导新一代公民学习与体验生态农林业、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大课堂。
学校是大面积实施城乡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加快制定与完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的质量标准与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专家深入学校进行调查,发现与表彰新的优秀案例,并且通过举办现场会等形式,及时展示与传播优秀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典型经验,力求产生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部分省市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编制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的主要质量标准,包括以下7个要点:学校管理者树立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育人理念和制订发展计划;以“走向生态文明”“学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可持续学习课堂与项目学习成为常态化教学创新模式;建设生态—智慧校园并成立当地节能减排低碳示范基地;建有师生合作防控与抗击疫情的制度并有效贯彻;师生普遍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蔚成风气。[7]
在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注重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踊跃与大面积参与城乡社区的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此,许多地区积极组织青少年个人与团队参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实践专题活动,诸如在家庭、学校、社区中自觉践行可持续消费、低碳出行、节水、节电等绿色生活方式;参加校园抗疫、教室抗疫、图书馆抗疫、餐厅抗疫、家庭抗疫和社区抗疫,并提出科技创新方案;开展城乡居民抗疫救灾优秀事迹调查;开展城乡居民创业致富、振兴家乡事迹调查,参与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等。
在学校教育之外,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也都是重要的教育主体,应当更多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任务。在这方面,政府有必要促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并动员媒体、社会团体、企业与社区共同参与。同时,要加快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入终身学习体系。
基于此,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做出部署,指导综合大学与研究机构强化战略研究与专业指导责任,并且强化学科建设,开设通识课程,编制教材与学习读本;不少地方高校与社区学院正在强化对周边中小学、社区与企业的专业培训与指导责任;越来越多城乡社区正通过多种形式教育,积极承担起宣传、普及和发动的责任,进一步提高亿万国民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素养。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唯有学习,唯有用新理念、新科学、新世界观、新行为方式武装自己,才能从容应对挑战且稳操胜券。掌握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的绚烂愿景一定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类与自然必须实现“和解”[EB/OL].[2022-09-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407107252561498&wfr=spider&for=pc.
[2]上万名科学家警告:地球逼近多个气候临界点[EB/OL].[2022-09-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062144191177802&wfr=spider&for=pc.
[3]史根东.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工作手册[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5.
[4]史根东.为美丽中国奠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涵义解读与素养分解[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Z2):63-66.
[5]陶西平.涌动的潮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6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9-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205/t20220506_625229.html.
[7]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时代主题[J].北京宣武红旗大学校刊,2021(1):3-11.
◆ ◆ ◆ ◆ ◆
【作者:史根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工作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德育》2022年第20期】
【责任编辑:何 蕊】
【中国德育新媒体中心】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3年杂志